“点亮星光,守护未来”2025沈阳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专题培训会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5-09-28 04:59:25
图为培训会现场
9月26日-28日,沈阳市残联与沈阳医学院共同主办的“点亮星光,守护未来”2025沈阳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专题培训会成功举办。沈阳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吕波,沈阳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吴玉东出席并讲话。沈阳市残疾人服务中心主任关雪梅,沈阳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梁浩,国内康复领域知名专家学者;95家沈阳市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联盟成员单位和部分驻沈高校院所,以及阜新、鞍山、辽阳、大连等市康复医疗服务机构的康复治疗师与特教教师;市残联和市残疾人服务中心有关工作人员等共计300余人参会。
图为吕波讲话
开班仪式上,吕波指出,这次专题培训,旨在进一步整合高校院所康复学术优势、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全面提升全市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服务能力与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懂专业、有爱心的康复人才队伍,为全市残疾儿童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康复服务,全力打造东北区域残疾儿童康复工作高地。吕波强调,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是关系到孩子未来、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民生大事”。“十四五”以来,沈阳市残联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省残联的有力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部署要求,始终坚持把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摆在优先位置,加强政策保障、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体系、强化监督管理,在全省率先实现残疾儿童康复补贴标准及救助年龄范围、服务年限提标扩面,成立东北首个区域性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联盟,真正做到“应救尽救”,打造形成了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沈阳样板”。吕波要求,一是建强服务机构。各康复服务机构要以这次培训为契机,对标先进、补齐短板,进一步优化软硬件建设,强化内部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壮大师资队伍力量,积极引入高科技康复设备和前沿康复技术,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运营模式和工作经验,争当残疾儿童康复工作的“积极实践者”。二是打造过硬队伍。各位康复工作者要珍惜学习机会,精进技能、提升本领,主动学习最前沿的康复知识与先进技术,积极参与经验交流,将专业理论与实践经验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成为残疾儿童康复工作的“创新引领者”。三是强化服务保障。康复联盟要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扩容提质、赋能发展,常态化开展优质康复业务培训,加快精品课程开发,组织成果展示活动,进一步链接国家、省、市优质人才技术资源,为联盟成员单位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服务供给,做好残疾儿童康复工作的“坚实保障者”。
图为吴玉东讲话
吴玉东在讲话中指出,推动儿童康复服务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是时代赋予医学教育工作者与康复从业者的重要使命。期待通过此次高水平的专题培训,为大家搭建一个共享前沿成果、分享实践经验的交流平台,打破学科壁垒,凝聚社会合力,以更温暖的情怀、更先进的技术、更完善的体系,共同助力残疾儿童康复事业建设与发展。
这次专题培训,聚焦残疾儿童康复领域的前沿理念与技术,将理论知识讲授与实际操作应用紧密结合,既有最新学科研究成果的分享,又有大量临床案例结合和康复训练技巧操作,精准施教,培训课程精心设计,内容丰富且针对性强。这次培训安排康复学科发展报告、残疾儿童康复领域发展前沿分享、残疾儿童康复操作工作坊、感觉统合技术理论及评估四个环节进行。
图为康复科学发展报告
在康复学科发展报告环节,特邀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副院长李奎成教授,北京天坛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胡安明博士,翔宇集团运营总监李杰,分别作了“康复作业治疗专业人才培养及国际认证”、“脑肢融合中NIBS(非侵入性脑刺激)的康复实践与思考”、“构建全院康复生态发展模式”的专题讲座。3位康复领域专家围绕康复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及技术应用等议题展开深度分享,对康复科学前沿、科技探索趋势和康复未来发展的洞察与前瞻,为与会者带来全新的见解和新视角,给参训学员以深刻启迪。
图为残疾儿童康复领域发展前沿分享
在残疾儿童康复领域发展前沿分享环节,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康复医学科神经康复专科副主任王如蜜教授、美国南加州大学作业治疗博士徐瑞迎、沈阳市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王春南、沈阳市儿童医院康复中心综合作业治疗部主任田晶,围绕残疾儿童康复前沿动态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讨论。王如蜜主任聚焦孤独症儿童语言和社交沟通治疗、徐瑞迎博士围绕作业治疗、王春南主任聚焦儿童康复领域人才资源建设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而富有建设性的讨论,分享了成功经验与案例,并就实践中遇到的共性难题,进行了务实深入的探讨。参会者一致认为,这种培训形式精准高效,直接切中高频关注点,形成的解决方案极具针对性和操作性,为我市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向精细化、体系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图为专题特色工作坊
图为专题特色工作坊
图为专题特色工作坊
图为专题特色工作坊学员聆听授课
为进一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次培训精心打造了王如蜜主任“基于询证实践的儿童孤独症言语和社交沟通治疗”、徐瑞迎博士“作业治疗在儿童执行功能干预中的作用”、郝莉博士“音乐治疗在早期特殊儿童康复中的作用”三个专题特色工作坊。参训学员围绕具体康复技术、干预方案设计、案例分析等内容展开广泛研讨,通过实操演示、分组讨论、经验分享等形式,进一步深化学习效果,学习氛围十分浓厚。参训学员纷纷表示,此次以工作坊的形式进行培训,内容实用且针对性强,有效提升了大家的康复实操能力,为今后康复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图为感觉统合技术理论及评估研修
图为感觉统合技术理论及评估研修
在9月27日至28日的感觉统合技术理论及评估研修环节,特邀中国康复医学会作业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胡岱教授,作了“国际先进的感觉统合技术理念与方法”讲座。授课内容紧密契合康复医学行业飞速发展趋势,如智能化与精准化、跨学科合作、患者主动参与等未来发展趋势,同时也精准响应了教育领域对少年儿童感觉统合障碍问题的高度关注。培训创新采用“理论+实操”的双轨教学模式,基础理论学习涵盖感觉技术的发展历程、前庭觉功能原理、本体觉及触觉功能详解、感觉统合障碍分类等核心领域,帮助学员系统构建感觉统合技术的理论框架,夯实专业知识。案例分析、实操训练与考核,通过真实案例拆解、现场实操演示、学员分组练习等形式,使学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康复操作能力,熟练掌握感觉统合技术评估与干预的核心技能。
这次专题培训,赢得了全体参训学员的高度评价,专题特色工作坊、感觉统合技术培训教室学员爆满,甚至“一座难求”,在教室过道安排临时座椅,培训现场学习氛围浓厚,学员们认真听讲、积极互动。课后,大家普遍反映此次培训“及时、解渴、实用性强”。一位来自基层康复机构的老师由衷地说:“专家讲的内容都是我们日常工作中最常遇到的难点,给出了很多新的思路和具体方法,对我启发很大。回去后我要马上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帮助孩子们。”一位康复机构负责人兴奋地表示,“这种既高大上又接地气的培训,正是我们最急需的养分。”学员们普遍认为,本次培训的“专家咖位”令人印象深刻。专家团队讲授的关于儿童康复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干预策略,让我们接触到了国际上最先进的理念,一下子打开了视野,真正做到了站在学科前沿。更让一线康复师和教师们称道的是培训极强的“实用性”。课程内容紧密贴合日常康复训练中遇到的不容易解决的问题。高质量的培训如同一次精准的“充电”和“加油”。学员们纷纷表示,要将这次学到的前沿知识与实用技能充分消化吸收,转化为服务残疾儿童的真本领,以更高的专业水准守护特殊儿童的成长未来,为沈阳的残疾儿童康复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下一步,市残联将继续积极协调资源,完善政策支持,加强人才培养,为残疾儿童康复事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好条件、营造更优环境,与残疾儿童康复机构、高校院所、企业、医疗单位共同努力,用更专业的技能、更温暖的怀抱,去点亮星光,共同守护每一名残疾孩子的未来,让每一名残疾孩子都能在爱的滋养下,绽放出灿烂的生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