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沈阳市残疾人联合会网站

站内搜索:

我市残联积极参与涉残相关国家标准的制定审定工作


 发布日期:2025-11-11 05:45:50

近日,市残联参与起草制定的国家标准GB/T 46392-2025《县域无障碍环境建设评价规范》正式发布,将于2026年5月1日正式实施。

2024年8月23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立项通知,国家标准《县域无障碍环境建设评价规范》正式获批立项,开始编制。市残联作为东北唯一国家标准参与起草单位,积极围绕制度建设、设施建设、信息交流、社会服务等指标体系,结合东北地域特点、经济发展等实际情况,提出可行性意见建议,将符合东北实际情况的标准编制其中。该标准确立了县域无障碍环境建设评价的基本原则,规定了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和评价报告。经过对我市新民市为代表的多个县域试评,本标准给出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等级划分依据,可以客观、准确反映不同县域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实际情况。本标准将为县域制定无障碍建设发展规划和改造计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9月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中国残联联合颁布《手语翻译国家职业标准(2025年版)》,标志着我国手语翻译行业进入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的新阶段。我市和平区资深手语翻译潘丽参与标准的审定工作,为国家层面职业标准的科学制定贡献了地方实践智慧。

该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法律依据,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需求,秉持“职业活动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编写原则,规范细致描述手语翻译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内容。在内容设计上兼顾“专业性”与“实用性”,呈现六大突出亮点:明确职业定义与等级,构建清晰职业发展通道;细化技能与知识要求,体现高度专业性;强调国家通用手语,兼顾地方手语多样性;覆盖多元应用场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突出听力残疾人参与评价,确保服务“接地气”;注重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夯实职业根基。

标准的实施积极促进手语翻译人才培养、职业评价与服务供给的体系化建设,进一步推动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听力残疾人平等融入社会、共享发展成果提供更加坚实的专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