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治共享 创新社会治理——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发布日期:2020-11-17 04:18:28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经济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稳定也是硬道理。创新社会治理,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最大限度地释放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创新社会治理,做好公共服务,健全多层次社保新体系,打造平安中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让创新见实效,关键在于转变思路。共建共享,“建”是路径,“治”是过程,而“享”则是结果,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一路通、百路顺。要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必须转向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多方协作,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性作用,满足日益富裕起来的群众对平安和秩序的需要,实现新追求。
社会治理,事关民生,只有让群众参与,让各方达成共识,社会治理才能减少阻力。在创新社会治理的实践中,我们必须认识到,社会治理不是“一对一”的较量,而是“多对多”的共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要求我们,只有通过党建引领、人才助力、机制创新、智慧赋能,才能够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形成强大合力。
沈阳在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等一系列活动中,不断挖潜、创新,牢牢把握“创城促振兴、创建惠民生”这一原则,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我们在厘清权责边界的基础上,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能力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管理服务。
同时,沈阳利用成熟的科技手段、丰沛的人才储备以及强大的动员能力,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推动了基层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的创新。提升治理能力,加强治理效能,把体制搭好、机制建好、环境做好、条件配好,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多样化便捷服务,进而实现“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
尽力而为,要求我们必须具有主观能动性;量力而行,要求我们必须实事求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社会治理的最大动力来自于人民群众对于更加美好生活的追求,共同参与才更有收获,实现“1+1>2”新的人生精彩。